5月1日,新職業教育法將正式實施,為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法律保障。隨之“取消普職分流”迅速成為網絡熱詞,這反映了公眾存在的一種現實焦慮與偏見,扎實推進法律落實,切實提升職業教育的質量,還需多措并舉。作為職業教育一大階段性主體的中職學校,我們究竟該如何去做、去落實,在此淺談幾點想法。
一方面,要明確辦學定位,強化“三個培養”。
要以培養地方緊缺的技術型技能人才為立足點。目前,中等職業教育普遍存在吸引力不夠的問題。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是復雜的,有地方政府重視度不夠的原因,也有職業學校自身內涵建設不足的問題。但很大程度上,一所職業學校的社會影響力和吸引力,主要是由這所學校的社會貢獻力決定的。學校要確立服務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思想,努力滿足當地技術技能型人才需求、企業技術改造和職工培訓需求、各類學習者的個性學習需求。只有辦成“地方離不開”的學校,才能贏得社會廣泛認可。尤其在加快培養托育、護理、康養、家政等方面技術技能人才上,中職學校一定要貼近地方需求設置相應專業內容,讓學校成為地方產業人才的孵化器。
要以培養高職優質生源為著力點。我國雖然勞動力數量眾多,但其整體素質不高,且技能結構與市場需求不匹配導致的結構性失衡現象日趨嚴重。在許多新型行業,新興工種人才緊缺,這些客觀現實問題需要國家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教育,打破“斷頭路”,搭建“立交橋”,解決職業技術人才的結構性失衡,同時滿足公眾對更高層教育的需求。因此,轉變學生的行為習慣,培養良好的道德操守,形成扎實的文化知識、專業技能,為高職教育提供優質生源,已成為中職教育的首要任務。
要以培養高質量的技術藍領為出發點。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新時代的創新型技術工人、新型職業農民等技能型和高技能型人才愈發短缺。加快發展中職教育能夠最大程度滿足實體經濟對一線技能勞動者的客觀需求,同時可以避免我國勞動力層級成為“啞鈴型”甚至更危險的“沙漏型”結構,在全力構建“橄欖型”社會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另外,以培養高質量的技術藍領為出發點,加強學生技能培養,能夠有效解決“從學校到工坊”這一生涯門檻跨越難題,也是社會賦予中職學校的一項具體職責與使命。圖片
另一方面,要落實“五個突出”,提升辦學質量。
一是要突出類型教育,轉變培養模式。“職教改革20條”首次提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不同類型的教育,具有同等地位。新《職業教育法》則從法律層面上明確了同等地位、不同類型的表述,這是未來職業教育發展的總綱,而不同類型是職業教育改革的重心。這種不同類型,是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需求、特點為出發點。社會亟需轉變對于職業學校的學生是差生的陳舊觀念。職業教育學校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基礎固然有所缺陷,但要看到他們有其他方面的長處,需要的是與普通教育不一樣的“因材施教”。因此,職業學校必須立足學生類型進行教育學改革,設計符合這一群體的管理制度、教育教學和各類活動。例如以模塊化、任務驅動法開展分層教學,“理實”一體化教學、情景化教學等。這雖極具挑戰性,但也是讓學生能夠真正投入職業教育學習,改善現有學風的根本所在。
二是要突出立德樹人,堅定辦學方向。實施職業教育應當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新《職業教育法》明確,“職業教育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德技并修”。在教育教學中,要深入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專業技能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把立德樹人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要加強德育與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相融合,完善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育人體系,構建職業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要創新德育形式,拓寬德育途徑,持續開展“文明風采”、校園大德育、校園大課間等活動,引導學生自覺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質和行為規范。同時,要積極探索校企共建德育實踐基地,不斷拓展德育空間。
三是要突出產教融合,強化實訓基地建設。實習實訓基地是提升學生技能水平的根本支撐。新《職業教育法》四次提到強化實訓基地建設,對建設主體、建設形式等作了明確規定。中職學校要積極對接區域重點產業布局,在服務產業發展、鄉村振興、人的全面發展方面主動作為,持續深化與行業企業、村鎮、社區合作,不斷提升學校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和水平。要治理好學校、宣傳好學校,推動學校在企業設立實習實訓基地、企業在學校建設培養培訓基地。要推動校企共建共管校中廠、廠中校,切實提升學生的技術技能,實現學校、企業和學生的三方共贏。
四是要突出普職融通,探索“學分銀行”建設。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陳子季在新《職業教育法》公布后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國家要通過加大政策供給,暢通發展通道,提高自身質量,提供多樣化的選擇,吸引更多的學生理性選擇職業教育?!毙隆堵殬I教育法》提出,促進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學習成果融通、互認,要推進職業教育國家學分銀行建設。根據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要求,學校要探索制定學時學分記錄規則,引導在校學生和社會學習者建立職業教育個人學習賬號,存儲、積累學習成果和技能財富。按照相關規則研制具體的學習成果轉換辦法,按程序受理學分兌換申請,符合條件的學生可免修部分課程或模塊,為普職融通發展奠定基礎。
五是要突出教師培訓,提升育人水平。職業教育的特性決定了職業學校的專業課教師(含實習指導教師)應當具有一定年限的相應工作經歷或者實踐經驗,達到相應的技術等級水平。我們要多措并舉,切實強化教師培養培訓,全面落實專業教師企業實踐,逐步形成掛職鍛煉制度,積極推進校企共建“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和教師企業實踐基地。要努力優化教師結構,加強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培養,聘請行業企業技術人才和能工巧匠兼職任教,打造數量充足、結構合理、技藝精湛、專兼結合、充滿活力的優質“雙師型”教師隊伍。
總之,中職學校要積極爭做新職業教育法的踐行者,切實提高自身教育教學質量,管理、教育好學生,讓家長看到希望,以實際教育教學成效打造職業教育優良口碑。我們堅信,只要學校辦學質量提升了,辦出特色了,職業教育一定會得到社會的認可。
(來源:職業教育網 王銀波)
本網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咀ⅲ悍沧⒚鳌皝碓矗篨XX(非陜西城鄉勞動就業網 sxcxldjy.com)”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郵箱:782481785@qq.com】
推薦
27 / 09月
03 / 08月
17 / 01月
15 / 12月
11 / 01月
13 / 10月
27 / 12月
25 / 10月
15 / 08月
17 / 10月
熱榜
標簽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