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農民工的生產生活現狀如何,對國家的政策訴求有哪些,千陽縣人社局組成調查組,走訪了千陽縣30位農民工,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基本情況
全縣共有勞動力資源69557人,其中農村勞動力60675人,農村富余勞動力57641,轉移就業56522人;城鎮勞動力8882人,城鎮未就業勞動力243人。全縣貧困勞動力13179人,有轉移就業需求10207人,已轉移就業10007人,占有轉移就業需求貧困勞動力的98%。本地項目和產業吸納就業7477人;自主創業626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46%以內。
存在問題
一、加大培訓仍是當務之急。
問題表現:
?。ㄒ唬┺r民工天生文化基礎低,勞動技能差,難以適應工業化、信息化時代的用工要求。30個樣本中,學歷中專1人,初中14人,小學15人,沒有高中學歷人。
?。ǘ┐蟛糠洲r村勞動力急于轉移就業掙快錢,不愿專門抽出時間主動參加技能培訓。99%的受訪者說都成人了還學習,浪費時間呢,有這功夫干活,還能多掙錢。
?。ㄈ┡嘤柡缶蜆I率有待進一步提高。留守人員中的勞動力以婦女為主,因受家庭拖累,就業受限,參加培訓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就業率。92%的調研對象表示培訓只是抽空閑參加的,自己目前照看孩子或者照顧老人,沒有精力去就業。
經驗做法:人社部門始終將職業技能培訓作為提升農民素質和促進農民增收的一項基礎性惠民工程,堅持政府引導與社會參與相結合, 有效對接用工市場,積極落實職業培訓補貼政策,加大向社會購買服務力度,以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為重點,大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促進農村勞動力高質量就業。
?。ㄒ唬┙◤妼嵱柣?,提升實訓水平。千陽縣積極爭取中省項目資金,投資5000萬元,高標準建成投用縣公共實訓基地,大力推行“政論+實操”一體化、“培訓+就業”二合一模式,成功構建了家政服務、刺繡、電子商務三大技能實訓平臺。支持繼紅學校配套建成社區工廠,開展車間實訓。
?。ǘ﹦撔屡嘤枡C制,提升培訓效果。一是建立精準識別機制,堅持鎮村全面摸底、培訓機構二次對接培訓意愿,避免“撒胡椒面”式培訓。二是建立訂單合作機制,圍繞市場用工方向,加強縣校、校企合作,開展訂單化培訓,實現“適銷對路”。三是建立個性化定制機制,針對勞動力就業需求,開展個性化培訓,著力解決培訓與輸轉“兩張皮”問題。四是建立質量倒逼機制,由培訓機構先期墊資培訓生活和交通費補貼,人社部門根據培訓質量和就業率據實兌付,確保了培訓質量。
?。ㄈ┞鋵嵮a貼政策,提升惠民成效。2016-2020年貧困勞動力享受各類補貼總計16426人次,1717.08萬元。其中公益性崗位補貼3868人,946.16萬元;培訓生活和交通費補貼3908人次,241.4108萬元;就業扶貧基地補貼貧困勞動力278人次,13.9萬元;用就業創業服務補助為3名貧困創業明星給予獎勵性補貼0.6萬元;求職創業補貼85人次,8.5萬元;社區工程補貼貧困勞動力120人次,23.1017萬元;轉移就業交通補貼1223人,38.39萬元;一次性創業補貼52人次,18萬元;一次性求職補貼157人次,7.85萬元;職業介紹補貼1477人次,17.828萬元;職業技能培訓4899人,329.8259萬元;以工代訓補貼356人次,71.514萬元。筆者調查統計該縣勞動力培訓后就業率超過80%,貧困婦女劉秀云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優秀農民工”榮譽稱號。
政策建議:
?。ㄒ唬﹪@基礎技能、技能提升、創業管理分層次開展培訓。
?。ǘ├^續加大向社會購買服務力度,充分調動各類培訓機構活力。
?。ㄈ┘哟舐殬I技能鑒定力度,讓掌握一技之長的技能農民工持證求職,有效提升就業競爭力,促進高質量就業。
二、缺乏創業指導專業人才。
問題表現:
?。ㄒ唬┺r民工自身缺乏職業規劃,目光短淺。多從事短期的零工或者簡單的體力勞動,沒有職業遠景目標。
?。ǘ┞殬I指導、創業指導缺乏專業人才,針對農民工的培訓多為技能培訓,農民工參加培訓接受不到很好的創業指導。
經驗做法:實施創業帶動專項行動計劃。千陽縣不斷優化創業環境,依托全縣特色產業發展,引導、支持各類人員返鄉下鄉創業,積極培育返鄉創業帶頭人,拓寬貧困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空間。依托全縣各類商業綜合體建設,積極培育認定返鄉創業園區。抓緊實施扶貧創業中心建設項目,構建創業公共服務平臺,提升創業孵化能力和創業服務水平。積極實施返鄉創業帶頭人培養計劃,大力引進和發展村鎮工廠(社區工廠),形成“村鎮生活、村鎮就業”的靈活就業新格局,實現“閑房變廠房、農民變工人、無業變就業”三變效應。結合產業扶貧,從社會責任感強、吸納就業效果好、示范帶動作用明顯的典型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生產經營主體中培育認定一批就業扶貧基地,優先安置貧困勞動力就業。持續實施就地就近轉移就業示范工程,不斷加強鎮域勞務對接力度,依托各類勞密企業,大力創建就地就近轉移就業示范基地。采取“創業培訓+創業孵化+創業擔保貸款+一次性創業補貼+產業扶貧政策”等多項政策疊加組合,打造“1+N”創業扶貧模式,最大力度支持有條件貧困勞動力自主創業,培育“創業脫貧之星”。截止2021年上半年,全縣累計培育返鄉創業園區2個,創業孵化基地3個,村鎮(社區)工廠10個,就業扶貧基地30個,就地就近轉移就業示范基地50個,返鄉創業帶頭人50名,創業脫貧之星10名。
政策建議:
?。ㄒ唬┮龠M市場化人力資源服務,積極落實《人力資源市場暫行條例》,進一步降低人力資源服務許可門檻,大力培訓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
?。ǘ┙⑷袆摌I指導專家資源庫,并開展聯網下派服務,解決基層創業指導人才嚴重不足的問題。
三、保障網絡相對薄弱。
問題表現:
?。ㄒ唬┺r民工缺失自身勞動力價格話語權和普通市民待遇權,維權意識和能力不足。
經驗做法:
“十三五”期間,千陽縣高度重視農民工工作,縣政府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做好為農民工服務工作的實施意見》,堅持“以人為本、公平對待、統籌兼顧、優化布局、城鄉一體、改革創新、分類推進、逐步實施”的原則,努力穩定和擴大農民工就業創業,切實維護農民工的勞動保障權益,積極推動農民工平等享受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大力促進農民工社會融合,有序推進農民工市民化,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
健全就業服務體系,穩定和擴大農民工就業創業。堅持異地輸出和本地就業并舉,不斷鞏固和擴大勞務基地規模,先后在上海、銀川、深圳、新沂設立駐省外勞務辦事處4個;依托環保工業、現代農業、文化旅游等主導產業發展,工業園區、現代農業園區規模不斷發展壯大,就地就近吸納就業能力不斷提升;著力構建創業就業服務平臺,三級公共就業服務平臺信息化建設水平不斷提升。
強化勞動執法檢查,維護和保障農民工合法權益。千陽縣建成了“政府領導、人社牽頭、部門聯動、預防前置、綜合治理”的農民工保障多方聯動、齊抓共管新格局,全縣勞動關系和諧穩定。全年受理勞動人事爭議案件35件,時效內結案35件,結案率100%。主動監察用人單位64戶(次),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99.2%,接待群眾來訪120人次,立案查處欠薪案件2件,追討工資18.8萬元,違法案件查處率100%;檢查建設領域用人單位16戶(次),督促4戶建設項目預存農民工工資支付保障金81.45萬元,開設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4戶,督促參加工傷保險223人。
優化基本公共服務,推進農民工市民化。積極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全面放開落戶限制;堅持“小縣辦大教育、窮縣辦富教育、山區縣辦強教育”,大力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將符合規定條件的農民工隨遷子女納入教育發展規劃,不斷加大縣城各類中小學校和幼兒園建設規模,全面保障了農民工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和學前教育權利;不斷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將符合條件的農民工納入住房保障實施范圍,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積極促進農民工租賃保障性住房和購買城市經濟適用房、普通住房;積極穩妥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和宅基地使用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加快推進土地流轉,有效保障了農民工“三權”權益分配。目前,全縣進城居住農民累計達到28896人。全縣在縣城的2所小學、2所初中、1所高中共吸納進城居住和務工人員子女就讀人數7410人,占全體在校生的78%;7所縣城各類幼兒園共吸納進城居住和務工人員子女就讀人數1875人,占全體學前教育人數的75%。全縣共建保障住房小區4個3663套,其中為進城居民、務工人員提供保障住房1700套,占總套數的46%。
構建政治文化體系,促進農民工社會融合。按照“黨建帶動工建、工建服務黨建”工作思路,積極在各級工會組織中建立黨、團組織,大力推進工會會員實名制,重視從優秀農民工中發展黨員和推薦黨代會、人大、政協的代表和委員,積極評選勞動模范、先進工作者,全面保障了農民工依法享有民主政治權利;積極實施“共享藍天”關愛農村留守兒童行動,落實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及學前一年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幼兒生活費補助政策,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全面構建縣到村的養老服務體系。
政策建議:
?。?)提高政府公信力。營造政策完善、落實有力、執行有度、公開公平的社會環境,農民工就能逐漸改變有困難找親屬、老鄉、同事的觀念,相信政府,相信公權力。
?。?)健全維權制度,加大對用工單位的監督和管理,嚴格執行勞動法,確保農民工權益得到法律的保障。
?。?)通過工會等組織增強農民工維權意識,降低維權成本。
?。?)完善保障農民工權益的法律法規,督促各級職能部門落實好政策,讓農民工有認同感和歸屬感。
?。?)提高農民工專業技能,增強勞資關系話語權。
?。ǘ┚蜆I信息統計監測和跟蹤服務工作不到位。農民工數量大,就業信息變動快,就業信息統計監測和跟蹤服務工作還不是很精準、很到位。
政策建議:
全面推行農民工就業信息實名制統計監測,建成就業信息大數據分析平臺,對農民工數量、就業區域分布、行業分布等情況做到“一目了然”,為更好的決策和推進農民工就業創業提供數據支撐,為全面研判就業形勢奠定快捷精準的信息化手段。
?。ㄈ┛h域市場主體量小,吸納農民工就業能力有限。
經驗做法:
千陽縣將產業發展與促進就業緊密聯系到一起,始終堅持以產業布局為框架,以招商引資為引領,以增強農民工返鄉創業內生動力為目標,以重點培育優勢產業為抓手,積極引導和大力扶持農民工返鄉創業,先后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就業創業工作的實施意見》《關于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的實施意見》《關于進一步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實施意見》《深入開展“就業創業百千萬、穩崗興業在千陽”十大行動實施方案》等文件,大力實施“六個一批工程”。一是園區企業吸收一批。健全完善園區企業勞務對接機制,實施以工代訓政策,鼓勵引導園區企業優先錄用本地勞動力,累計提供就業扶貧崗位3000余個。
二是靈活崗位解決一批。大力發展小店經濟、地攤經濟、夜間經濟等新業態,吸納貧困勞動力靈活就業2000人以上。三是社區工廠消化一批。積極落實社區工廠和就業扶貧基地補貼政策,鼓勵支持返鄉創業人員和各類市場經營主體創辦社區工廠7個,培育就業扶貧基地17個,累計為貧困勞動力提供就業崗位1000余個。四是公益崗位安置一批。整合村級服務和管理崗位,新開發農村公用基礎設施管理員、疫情防疫員等臨時性公益崗位677個,優先吸收貧困勞動力437人,人均年增收7000元。五是村集體經濟吸引一批。探索建立人才回鄉機制,村集體以同等勞動報酬吸引本村在外務工人員返鄉參與集體經濟建設,為鄉村振興儲備了有技能、會經營、善管理等綜合型人才。六是勞務站點輸送一批。成立上海、銀川、深圳、新沂4個勞務黨支部和服務站,定期收集反饋用工信息,為省外務工人員提供政策咨詢、就業和勞動維權等服務。去年疫情期間,“點對點”發出“務工專車”58車次769人,其中貧困勞動力246人,保障了農民工安全有序返崗復工。
政策建議:
培育更多的市場主體,開發大量的本地就業崗位,促進農民工就地就近轉移就業。
四、就業環境亟待完善。
問題表現:
縣域工業企業對專業工種需求少??h域工業企業規模偏小,對普工需求多,但對專業工種需求非常少。技能工難以取得相適應的報酬。當地企業水泥、陶瓷、建筑、住宿、餐飲類就業人多,但工資較低。交通運輸、計件制造業等工資較高,但吸納人員就業數量低,參照普工待遇的技能工難以留住。
政策建議:
引進一批對專業工種需求量比較大的工業企業,通過職業技能培訓培育一批中高級技能人才,實現技能農民工就近就地就業。
五、供需矛盾時有反彈。
問題表現:
?。ㄒ唬┺r業企業吸納就業的季節性明顯,產業鏈還需進一步延伸。脫貧攻堅期農村產業得到長足發展,項目帶動、產業帶動促進一大批農民工就近就業,提高了務工收入。但農業種植業、蘋果產業的用工季節性明顯,疏花疏果套袋、采摘打藥裝運用工期集中,忙時出現用工荒。
?。ǘ┺r民工的就業觀念和勞資期望值還需要轉變。一是大錢掙不來,小錢看不上,臟活累活不愿干。二是不顧自身勞動力技能一味追求高薪酬。
政策建議:
?。ㄒ唬U大培育職業農民規模。采取政企合作、校企合作、中期技能培訓“三大模式”,推行農民工技能培訓全員化。
?。ǘ┤肆Y源機構做好勞務用工計劃。創新推廣村級扶貧就業服務公司。大力推行“職業介紹+勞務外包”模式,為全縣各類現代農業園區提供用工服務和果園管護服務,將“零散務工”變為“組織就業”,提升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組織化程度。
?。ㄈ┩茝V“共享用工”。實現一人多能,跨區作業。
?。ㄋ模┭娱L產業鏈。拓展農產品深加工,倉儲、物流、直銷等用工模塊。
?。ㄎ澹┺D變農民工觀念,樹立勤勞致富,技能發家的思想。適應新的就業形勢和現代企業用工制度。
農民工就業新動向:出現返鄉潮。
由于農民工過去集聚的發達地區,綜合生活成本上漲太快,而農民工工資標準提高太慢,多年被農民工視為淘金寶地的珠三角和長三角東部沿海地區,因為高昂的生活成本和不均等的公共服務,導致很多農民工回歸產業日益聚集的中西部發展。脫貧攻堅期的產業扶持政策讓有家鄉情結的農民工得到了實惠,鄉村振興會加劇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業這一趨勢。
(千陽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李紅芳 王彥斌)
本網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咀ⅲ悍沧⒚鳌皝碓矗篨XX(非陜西城鄉勞動就業網 sxcxldjy.com)”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郵箱:782481785@qq.com】
推薦
27 / 09月
03 / 08月
17 / 01月
15 / 12月
11 / 01月
13 / 10月
27 / 12月
25 / 10月
15 / 08月
17 / 10月
熱榜
標簽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