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川市人才交流服務中心 朱軍旭 劉潔)
為深入了解我市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積極謀劃和推進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工作改革創新,服務轉型發展、助推追趕超越,提升服務質量和水平,市人才交流服務中心于2022年7月底至9月初,采取在各類招聘會發放調查問卷、分組到企業實地調研和分析實名制登記系統數據的方式,開展了2022年我市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調研活動。
一、回銅登記高校畢業生基本情況
(一)學歷和性別結構。截止2022年9月7日,我市登記2022屆普通高校畢業生共2706名,其中,博士研究生學歷的9名,碩士研究生119名,本科生1605名,高職(??疲┥?73名。共有男生1118名,占畢業生總數的41%;女生1588名,占59%。男女生比為1:1.42。
2022年回銅登記高校畢業生學歷和性別結構統計表
(二)專業分布情況
1、博士畢業生?;劂~登記博士畢業生9名,涉及9個專業。分別為:環境科學與工程、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材料物理與化學、理論物理、有機化學、環境科學、化學、市政工程、中國古代文學各1名。
2、碩士畢業生?;劂~登記碩士畢業生119名,涉及97個專業。分別為:會計5名、電子與通信工程4名;化學工程、新聞與傳播各3名;材料工程、傳播學、光學、國際商務、漢語國際教育、航空工程、化學、計算機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交通運輸工程、理論物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理論類、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食品科學、水利工程、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網絡空間安全、學科教育(語文)各2名。其余專業均為1名。
2022年我市登記普通高校碩士畢業生人數排名前4位專業
排名前4位專業分布
3、本科畢業生?;劂~登記本科畢業生1605名,涉及231個專業,分別為:漢語言文學92名、學前教育87名、會計學86名、計算機科學與技術74名、財務管理66名、護理學63名、英語62名、法學41名、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36名、電子信息工程31名、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27名、小學教育24名、旅游管理23名、臨床醫學21名、通信工程21名、軟件工程21名、網絡與新媒體20名、數學與應用數學20名、名力資源管理19名、審計學19名、國際經濟與貿易17名、電子商務16名、工程造價15名、物流管理15名、市場營銷15名、漢語國際教育14名、工程管理14名、工商管理13名、金融學12名、新聞學11名、化學11名、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11名、歷史學10名、美術學10名、視覺傳達涉及10名、物聯網管理10名、中藥學10名、自動化10名;其余專業均為10名以下。
2022年我市登記普通高校本科畢業生人數排名前10位專業
排名前10位專業分布
二、回銅登記高校畢業生就業基本情況
截止2022年9月7日,我市登記2022屆普通高校畢業生共2706名,實現就業1378名,占50.92%。
(一)離校時就業情況。截止2022年9月7日,我市登記普通高校畢業生中,離校時已就業633名,離校時未就業2045名,出國、升學、入伍28名,離校時未就業通過幫扶實現就業的717名。
2022年回銅登記高校畢業生離校時就業情況
(二)就業去向。截止2022年9月7日,我市登記的2022屆普通高校畢業生中,有就業意愿的有2162名,占79.90%;自愿暫時不就業544名,占20.10%。有就業意愿的2162名畢業生中,應征入伍、部隊就業的20名;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基層項目、社區崗位就業的168名;國有企業就業的154名;非國有企業就業的508名;個體經營機構就業的195名;公益性崗位安置、就業見習的101名;靈活就業等其他自主就業的340名;已升學、出國的43名;職業培訓和自主創業的34名;正在求職的599名。
2022年回銅登記有就業意愿高校畢業生就業去向
(三)隨機問卷調查的200名2022屆高校畢業生情況。
1、求職意向。選擇去國有企業求職的123名,占61.5%;行政事業單位的82名,占41%;私企等非國有企業的44名,占22%;其他的46名,占23%。
2、就業首選地。首選在省會城市就業的85名,占42.5%;省內其他城市的65名,占32.5%;北京上海廣州等發達地區的24名,占12%;中西部大中城市的26名,占13%。
就業首選地占比圖
3、計劃回銅就業。計劃回銅就業的116名,占58%;計劃不回銅就業的84名,占42%。
4、影響回銅就業的原因。因為沒有適合專業崗位的86名,占43%;覺得待遇比較低的57名,占28.5%;認為就業、創業等環境會限制個人未來發展的41名,占20.5%;感覺配套優惠政策少的16名,占8%。
影響回銅就業因素
5、求職中最困擾的問題。缺少實踐經驗88名,占44%;薪資待遇低46名,占23%;適合的崗位少35名,占17.5%;就業信息少31名,占15.5%。
6、解決就業問題有效途徑。通過各類公共服務機構登記、推薦、查詢的115名,參加各類招聘會的102名,瀏覽人才網站的111名,這三項解決途徑均占比50%及以上;依靠父母、朋友、親戚等關系推薦的32名,占16%。
7、需要學?;蛴嘘P部門提供的服務。需要提供有效就業信息服務的177名,占88.5%;組織各類招聘會的144名,占72%;提供就業指導、法律指導的106名,占53%;指導學校進行科學職業規劃的76名,占38%。
?。ㄋ模嵉卣{研100家企業招聘的基本情況。實地調研企業100家,其中:國有企業22家,占22%;民營企業71家,占71%,其他類企業7家,占7%。
1、企業招聘人員渠道。通過應聘者自薦或他人推薦的70家,占70%; 廣告招聘的40家,占40%;人才招聘會或網絡招聘的30家,占30%。
2、企業在同等條件下招聘員工時的性別傾向。傾向男性的50家,占50%;無傾向的50家,占50%。
3、企業需求專業排名。需求專業最多的是數字媒體技術;其次是計算機應用軟件;第三是電子信息類;第四是財會類。
4、企業最關心應聘者的五項條件。依次是:工作經驗、專業方向、社會實踐或實習經歷、面試時的第一印象和畢業院校的實力與名氣。
三、發現的問題及原因
(一)選擇在體制內就業人數多。主要是因為疫情和短期宏觀經濟下行壓力,民營機構能夠提供給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總量相對不足。國有企業和行政事業單位相對穩定,薪資上升空間較多。高校畢業生選擇國有企業和行政事業單位就業,是因為疫情和短期宏觀經濟下行帶來的不確定性因素困擾增加,大家覺得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可能是更重要的。在穩定性這個特定維度上,體制內的工作跟其他工作相比顯然有突出優勢。
(二)慢就業、緩就業等自愿暫時不就業人數多。從統計數據看,自愿暫時不就業人群占到了今年回銅登記畢業生的20.1%。主要原因是不少高校畢業生缺乏對自身的職業規劃,盲目聽從別人的意見,將主要就業目標定位在考公、考編及國企等相對較穩定的工作崗位上;部分高校畢業生遇到一些就業困難后擇業信心不足,缺乏積極的就業態度,陷入惡性循環。
(三)部分占比高的專業與企業需求不匹配。我市高校畢業生人數排名前兩名的專業是漢語言文學專業和學前教育專業,而我市企業需求排名前四的專業中,沒有這兩個專業。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力資源自由配置,沒有合適崗位的高校畢業生就會更多地向大城市和發達地區集中傾斜。
(四)實踐經驗不足。高校畢業生求職中最困擾的問題是缺少實踐經驗,占44%,企業最關心應聘者的就是工作經驗、社會實踐或實習經歷,一求一缺,應聘成功率必然不高。高校一些專業課程與實踐相脫節,專業課程的教授大多側重于理論,學生缺乏實踐能力,難以滿足實用型人才的市場需求,造成一些用人單位對應屆高校畢業生實干和適應能力存在一定的疑慮和擔心,側面影響了應屆生就業的成功率。
四、思考和建議
(一)充分發揮政策性崗位的吸納作用。一是健全畢業生基層就業支持體系。采取有效方式引導更多畢業生到基層、鄉村振興一線就業創業。協調實施“特崗計劃”“三支一扶”“西部計劃”等中央基層就業項目。配合有關部門設立“城鄉社區專項計劃”“村醫專項計劃”等相關項目,鼓勵各區縣結合實際擴大實施基層就業項目。同時,持續開發科研助理崗位,增強科研助理崗位吸引力。二是優化招考安排和辦法。統籌安排機關、事業單位招聘考試工作和各類職業資格考試時間,給高校畢業生離校前留出充足的求職時間。發揮國有企業穩就業示范作用,并配合國有企業盡早完成招錄工作。鄉鎮事業單位招聘本科以上高校畢業生、縣級事業單位招聘碩士以上高校畢業生,以及招聘急需緊缺專業高校畢業生,可以采取面試、考察的方式公開招聘。全市事業單位招考未達到報名人數比例的崗位,采取直接面試、考察的辦法錄取。
(二)強化就業指導服務。廣泛開展就業宣傳、職業指導系列活動。把高校畢業生職業發展、就業指導、職業培訓等,貫穿于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全過程,全面提升畢業生就業能力,力爭使每一名有就業意愿的高校畢業生實現就業或參加到就業準備活動中。一是幫助高校畢業生轉變就業觀念,鼓勵高校畢業生“先就業、再擇業”。高校和政府人才、就業公共服務機構,要圍繞高校畢業生就業現狀、就業率、擇業方向等內容,客觀分析就業優勢和所面臨的形勢,通過舉辦各類專題、座談、宣講活動,積極開展高校畢業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服務,針對高校畢業生最關心的熱門問題深入講解,幫助高校畢業生克服一蹴而就、急于求成和“等靠要”等消極思想,打破“一職定終身”的保守觀念,抓住機遇,先就業、再擇業,及時轉變就業觀念。鼓勵高校畢業生積極就業、理性創業,在腳踏實地中磨練意志,提升自身能力。二是強化就業見習實踐和技能培訓。認真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工作,加大見習基地建設力度,增強高校畢業生實踐能力。積極組織高校畢業生在畢業年度參加職業技能培訓,提高就業創業能力;支持職業院校緊密結合市場需求,按規定開展相關職業技能培訓、項目制培訓等多種形式的就業創業培訓。動員社會各方面職業技能培訓力量廣泛參與,共同做好高校畢業生職業技能培訓和就業創業工作。三是加強就業權益保護。積極營造平等就業環境,努力消除就業歧視。在各類招聘活動中,不得設置違反國家規定的有關歧視性條款,不得將畢業院校、學習方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等作為限制性條件。加強誠信和安全教育,引導畢業生誠信求職,樹立遵紀守法意識,防范招聘欺詐等。
(三)完善就業促進機制。一是開展線上線下各類招聘會服務。適時發布專業設置和生源信息,積極開展網絡招聘服務。鼓勵用人單位通過線上遠程面試、網上簽約,促進線上線下招聘相結合,提高招聘成功率。二是鼓勵中小企業吸納更多高校畢業生就業。加大對中小企業支持力度,推動企業和高校畢業生用足用好稅費減免、創業擔保貸款等支持政策,創造更多適合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崗位,對符合條件的高校畢業生按規定給予社會保險補貼和職業培訓補貼。三是促進創新創業帶動就業。指導創業園、創業孵化基地等向高校畢業生提供場地優惠和專業化孵化服務,指導創業團隊爭取各類創業優惠政策,促進創新創業項目落地發展。四是支持引導畢業生靈活就業。積極挖掘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中的就業機會,引導畢業生在數字經濟、平臺經濟等多個領域靈活就業。組織開發一些面向市場的培訓項目,開展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等領域新職業技能培訓,增強畢業生就業能力和競爭力。
(四)落實人才服務保障政策措施。一是積極落實高校畢業生就業各類政策,加強銅川籍高校畢業生就業宣傳服務,通過推送就業政策、就業崗位等信息,吸引高校畢業生回銅來銅就業創業。二是強化促就業工作頂層設計,創新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政策,擴大就業項目規模,提高各類就業資金補貼的金額、范圍、時限。例如:提高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補貼標準,鼓勵就業見習單位在見習期為高校畢業生繳納社保等。三是健全青年就業服務機制。強化戶籍地、常住地就業失業管理服務責任,允許到本地就業創業的往屆高校畢業生、留學回國畢業生及失業青年進行求職登記、失業登記,提供均等化基本公共就業服務,按規定落實就業創業扶持政策。四是健全完善多方聯動的高校畢業生就業機制。高校、政府、企業等主體以共同利益與制度約束為基礎,以提升高校畢業生就業競爭力、供需平衡為導向,共同承擔責任,加強優勢整合。高校要根據外部環境的變化以及自身條件,確定辦學定位與人才培養目標與模式;企業應及時向高校反饋人才需求與要求,積極參與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專業課程體系建設,并在產學研合作等方面發揮更加積極、有效的作用;政府應根據區域特點和發展規劃,對高校和企業進行人才的聯合培養與使用提供科學化的建議與制度化的扶持。
(五)培育和完善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人力資源市場。一是按照“統籌規劃、科學布局、明確職能、健全機制、優化服務”要求,以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為核心,以信息服務網絡為依托,提高服務質量,擴展服務領域,全面提升人力資源市場公共服務水平。二是著力破除人力資源流動障礙,促進人力資源合理流動和有效配置。加強人力資源市場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明確人力資源市場公共服務的范圍、標準、流程、措施等。三是貫徹落實“放管服”改革舉措,簡化優化流動人員人事檔案管理服務工作,推進信息化建設。四是積極探索實施急需緊缺人才目錄開發項目,引導人才向經濟社會發展亟須領域流動,推進區域人才一體化建設,為推動區域經濟協同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本網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咀ⅲ悍沧⒚鳌皝碓矗篨XX(非陜西城鄉勞動就業網 sxcxldjy.com)”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郵箱:782481785@qq.com】
推薦
17 / 01月
15 / 12月
11 / 01月
13 / 10月
27 / 12月
25 / 10月
15 / 08月
17 / 10月
25 / 10月
23 / 10月
熱榜
標簽
關注我們